top of page
搜尋

忘記我是誰

  • 作家相片: Jackie Ho
    Jackie Ho
  • 1月16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,小嬰孩只會哭來表達需要;到幼兒期的牙牙學語期,搖著頭說NO 或笑笑地點頭來表達; 再大一點,家長開始教要禮儀、守規矩去適應學校生活; 到真正的求學期,師長們教導遵守團體的規則,要成為模範生;成年時更需要學會「閱讀空氣」猜度別人的想法。為了迎合外在群體,「配合型」的人的內在需要在整個蛻變中越縮越小,越退越後。習慣了先聽別人或者直接讓出選擇的權利,做別人安排的事。久而久之,讓外面的框架來評定自己,社會標準成為自己的標準。


最經典的是配合是父母想孩子怎樣,聽話的孩子就怎樣,父母會讚乖,孩子得到肯定就繼續跟從父母指示去生活。時間長了,加上不能或不敢有違反的思想,所以連自己都忘了到㡳自己真實感受是什麼。尤如那種小象從小被頸鏈鏈住,限制活動範圍,長大後,不會也不懂離開,以為自己的世界就那頸鏈長度那麼大。


有別於大自然其他物種,人類小孩就是要依賴成人照顧才能存活,滿足照顧者的需求是求存的方法!可惜在我們的社會偏向「家長式」教育,若父母只跟從他們個人意願來安排孩子的未來,孩子的個人需求會被輕視。一句「父母都是為你好」情緒勒索了多少孩子呢!


大多數乖、聽話的人從來沒有懷疑過「或許過往教育出現問題」,但他們可能會發現在「自己想要的完美生活」中,感覺缺失、不足。當生命中出現了一些「契機」,可能會引發一連串的反應,令人反思自己到底要怎樣的生活?更深一層的問題「到底我是誰?」
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排列師工作日常

每次完成一次團體排列工作坊,協助案主解決他們的「問題狀況」,我都由衷地感到快樂。 每一位案主願意將他們的問題跟我分享,我感恩得到他們的信任。 選擇成為「生命教練/排列師」時,當然十分期待自己能發揮所長幫到每個人,但累積到更多經驗後,我發現我能力只能做到某程度,最終的療癒是由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